目前分類:隨筆偶拾 (21)
- Oct 12 Thu 2023 14:36
隨筆—0.01秒
- Jul 06 Thu 2023 15:43
隨筆一不開口笑是痴人
- Mar 31 Fri 2023 16:26
隨筆一氣球
改建,整合的人就像吹了一個氣球,然後每一個地主都來戳。
![127056.jpg 127056.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renewal100/1680251719-1991689427-g_n.jpg)
- Jan 21 Sat 2023 09:10
隨筆一除夕日賀新年
感謝過去一年,來過都市更新理易明的朋友。希望這小小的筆耕,有幫助到大家,在改建的路上更為順遂。也預祝各位兔年行大運!
- Jan 05 Thu 2023 14:09
偶拾一地牛離我們並不遠~
- Nov 21 Mon 2022 15:09
隨筆—讓它陪你慢慢變老
![隨筆—讓它陪你慢慢變老 隨筆—讓它陪你慢慢變老](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renewal100/1669015283-290327174-g_n.jpg)
- Sep 25 Sun 2022 17:15
隨筆一也許再努力一下
天雨的星期天,趕赴屋主的約會,需要在哪邊,人就在哪邊。
在捷運的車廂上想著,其實案子都不好談,談不成無非再談下一個。
可要真有不幸的那一天,曾經沒談成的案子,樓塌了、人死傷。
捫心自問:會是輕輕的一句活該,還是滿滿的半生愧疚?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renewal100/1664097324-2673977010-g_n.jpg)
- Jun 30 Thu 2022 13:44
隨筆—要東隅還是要桑榆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renewal100/1656568278-4177981120-g_n.jpg)
- Jun 09 Thu 2022 16:32
隨筆—或許不該是如果
- Apr 29 Fri 2022 14:09
隨筆一阿母在病中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renewal100/1651212490-2925349457-g_n.jpg)
- Mar 08 Tue 2022 23:17
隨筆—好想學影分身之術
因緣際會,昨天去板橋開了一場教學性質的說明會,教住戶如何開建設公司。因為如果屋主能擁有建商思維,自然就知道怎麼跟建商談條件。
結束後,頂著寒風騎著摩托車,邊騎邊回想剛剛的120分鐘。
因為不懂,所以住戶對建商的不信任,好比人在黑暗之中,每個影子都像害人的鬼。
因為不信任,所以就算建商給到自己想要的條件,也會懷疑是不是吃了虧。
新北市有一句口號:「我們都更好了」,但真實上演的可能是爾虞我詐、逐利忘義。房子是ㄉㄨㄍㄥ好了,但我們真的都ㄍㄥˋㄏㄠˇ嗎?
其實願意花點時間,認真瞭解都更危老以及基本建築相關法令,並沒有想像那麼難,就是小學生的加減乘除而已。
只是只是只是,那麼多的危險老舊建築物,需要他人協助,可是可是可是,我的力量就只有這麼一點點。
真心期盼,有更多的人能夠加入都更傳教士的行列,讓更多的住戶能夠從最基本的:
@什麼是容積率?什麼是公設比?
@一坪可以蓋幾坪?
@房價成本與分配比例的關係?
@我可以分回幾坪?
@如何選屋分屋?
@如何取得安全保障?
@如何辨別真正一條龍的全案管理還是大隊接力式的拼裝車?
⋯⋯⋯⋯⋯⋯⋯⋯
若您願意加入,我願傾囊相授,請您與我聯絡。🙏🙏🙏(單純只是想賺錢的不要來,這工作沒想像中的好做)
- Feb 20 Sun 2022 01:03
隨筆一關於信任與更新
更新存在信任之前。
講真的,在應分得的房子還沒登記到自己名下之前,對不少的屋主而言,「信任」就是一種自我安慰吧,所以說房子更新改建會發生在信任之前。
畢竟人心隔著肚皮,上面的說法當然有點誇張,但也確確實實反映出想取得屋主的信任,真的很不容易。
僅僅幾場說明會,加上幾次的拜訪,丢了本合約書過來,就準備要把舊房子拆了蓋新大樓,如何能放心?怎麼能放心?
因為不放心,所以要求建商要畫圖,只是圖畫了又如何?我沒見過開發階段的圖面跟建照申請是一樣的,充其量就是貼符假裝不怕鬼。也有要求建材表的,只是有建材表又如何?上面列了好幾個品牌,還沒發包前,誰也不曉得會用哪一個,更重要的是圖面還沒確定,光看建材表有用嗎?就只是說服自己,戴上戒指就可以幸福一輩子。
跟兩個人交往一樣,信任要一點一滴慢慢累積,只是更新的整合等不了那麼久,時間就是金錢,只能阿Q的用一紙契約,勇敢的跳下去。
有人說,如果整個案子可以公開透明,我就願意相信。這又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第一,案子還沒開始要怎麼透明給你看?第二,建商真的脫光了,你願意相信嗎?你有足夠的專業判斷嗎?上網查、到處問就能得到答案嗎?
人生很難,做人更難,但我相信人對了,事情就對了。試著相信,會有機會遇見對的人;心存懷疑,通常會遇見壞的人,因為壞人肯定會無所不用其極的讓你相信他是好人。而好的人不一定是對的人,你問那些領好人卡的人就知道😂。
該相信誰?回到專業,整合的專案人員要懂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價值估算、都更條例、危老條例、獎勵辦法(跟權益有關)、基本建築相關法規、設計與美學、市場價格、未來趨勢、產品定位、空間規劃、建材設備(跟品質有關),有時候還牽涉到屋主個人財務規劃;更重要的是回到人與人之間,願意站在屋主的立場思考,不會為達簽約而隨便承諾,負責到底不會中途落跑,誠意放在心裡不會常掛嘴上,大概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期待,有那麼一天,信任會發生在更新之前🙏。
夜深了,晚安!
- Feb 01 Tue 2022 00:50
大年初一頭一天
從2020.11.20的第一篇開始,在牛年的除夕夜紀錄自己的里程杯,總共累積4606個點擊。
73篇文章,以[一坪換一坪?炸鍋了!!]724個點擊奪冠,顯示這個話題是大家最關心的;第二名是[需要建議嗎?]以293個點擊居次,更堅定我的初心,希望有機會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再來是[一樓頂加萬萬歲],我想這個問題應該是許多改建的殤,以189個點擊拿到第三;第四名是[我不想都更];第五名是一坪到底可以蓋幾坪]。
從點擊排名,似乎可以看出在都更改建的過程中,多數人所關心的面向。無論如何,我將持續將自己的心得PO在這裡,新的一年也請大家繼續支持,祝福大家虎年行運,改建順利!
- Nov 20 Sat 2021 23:41
隨筆—是「無價」還是「無價」?
近日,因為一坪換一坪的新聞,試著在網路上留言,而與網友有一些討論與交流。深深的覺得,很多日常生活當中的理所當然,其實我們未曾去深究(當然也不可能樣樣深究),也因此當談到舊屋改建這件事,彼此之間的認知差距,可以是天與地。
不就是拆掉舊房子蓋成新房子嘛,對屋主來說只是「改建」兩個字,但是從整合開始到完工入帳整個結案,中間需要用到的社會工程學、心理學、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價值估算、都更條例、危老條例、獎勵辦法、建築法規與限制、消防法規、其他相關法規、設計與美學、市場價格、未來趨勢、產品定位、空間規劃、建材設備、執照申請、施工營造、政府稅費、銀行貸款、廣告銷售⋯⋯⋯,有時候還牽涉到屋主個人財務規劃,個人4年大學加20年不動產相關經驗,都不敢說有多懂了,如何能期待一般民眾,只是看看新聞或上網爬文就能清楚瞭解。都更危老推動之難,也就可見一斑了。
這也合情合理,沒道理吃碗飯,還要管稻子怎麼種出來,米要洗幾遍,電鍋要加幾杯水。
最慘的是,就算你說的是真的,也不妨礙別人不相信,這些房地產的專業當然不是無價之寶的「無價」,但常常被當成一文不值的「無價」。
路還很遠,Keep Walking,不當都更有緣人,願為都更傳教士。
- Nov 18 Thu 2021 16:21
隨筆—你比較擔心還是比較想要?
關於改建,你會不會擔心…
1.房子改建之後會不會變小?
2.房子拆掉蓋不起來怎麼辦?
3.會不會把我的土地拿去貸款?
4.每一家都說品質好,到底品質會不會好?
5.跟建設公司合建會不會吃虧?
6.想自己出錢把全部坪數拿回來又怕不懂工程營造?
7.住新房子真的有比較好嗎?
8.住新房子會增加多少費用?
關於改建,你會不會想要…
1.地震來了不再害怕。
2.上樓坐電梯,不必爬樓梯。
3.車停地下室,小孩免淋雨。
4.漏水壁癌水壓不足一次解決。
5.有新房子住,還可以資產增值。
6.有消防設備,還有逃生樓梯。
7.有樓板隔音,樓上樓下互不干擾。
8.不再聞到樓下煙味。
打殺心中疑慮 才能實現期待。
- Nov 05 Fri 2021 11:46
隨筆—訪屋主有感
拜訪一位屋主
他家的地,很多人來談過了
聊著過往的歷程、街坊的想法
開發人員的貿然
錯誤的引導
為了成案的遮掩與忽視
埋下盤根錯節與齟齬
法令從來不是問題,它靜靜的等著,觀念才是
改建從來不缺開發者的盤算
改建除了需要理法情
更需要 溝通與聆聽
一場覺旅的過程
- Sep 27 Mon 2021 23:29
隨筆—夜讀書偶拾
人生路上,
真正的過失、錯過與失去,
不是擦肩而過的機緣,
不是失之交臂的貴人,
不是有緣無份的舊愛,
而是那些原本有機會改正的錯誤,
機會錯過了就失去了。
心懷僥倖,容易晚了。最難是那早知道!
- Sep 13 Mon 2021 18:41
隨筆—像極了慢性病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慢性病」是指人類的身體狀況或者是疾病,其指「持續的」,或者發病需要「長時間的」,或者是「隨時間推移而發展」的疾病。因為慢,大部分時間身體也沒怎麼樣,歌照唱,舞照跳,常常覺得沒甚麼關係,就沒太去注意,但健康已是悄悄溜走了。
房子是人的生命中,很特別的一種物體,它是一個空間,卻可以是港灣,可以是驛站,可以是幸福與溫暖,也可以是愛恨之所在。
因為它生病不太看得出來,也不會叫痛,而且大概是鑽石以外,我們所認知能使用最久的東西,所以談改建,常碰到地主的反應是「就住得好好的,只是舊了點,幹嘛要改建!」。
會漏水,反正不是天天下大雨;有壁癌,看起來不太舒服但又不影響生活;管線老舊(怕走火),花錢(通常不少)換一換就行了;沒樓梯,就把膝蓋保養好;沒車位,附近租一個也能湊合著;結構強度可能不足,但921地震我家也沒事……,住是住得好好的,只是房子的老化像極了慢性病,平常沒事,卻總在不經意的時候令人措手不及。
像極了慢性病,但幸好,房子可以重新改建,人類就只能乖乖聽醫生的話了。
也像極了人生,總是會有或大或小的不美好,卻覺得還過得去便忍耐著、受著。
- May 13 Thu 2021 17:38
隨筆—我們要更努力,才能讓改建不費力
搭乘公車回家的路上,隔著滿是雨珠的車窗,望向略顯模糊卻又光影掩映的街道,一幕幕匆匆像極了人生,思緒流轉,念頭油然。
人生路上遇見美好是一種幸福,如果住新家是美好的,怎麼捨得在談都更改建的一開始就搞得不開心,我深信,開心都更遇見美好,才是幸福。
推動的人要更努力啊,如何讓屋主願意信任,如何在坪數之外給屋主更多對家的認識,如何讓屋主感受到專業是有價值的,都是都更路上做不完的功課。
想像中,完美的都更不是屋主只會問:我能分到幾坪,而是透過專業引導,讓屋主先有新家的模樣,在衡量理想與現實之後,能夠付諸實現。
- Apr 23 Fri 2021 11:03
隨筆—最遠的旅行
透過臉書裡一篇商業周刊的文章,
講的是一位在房地產服務的律師所做的善行,
他看過太多風雨,試著,用科技解決問題。
在下面的留言中,看到這一段話:
「你出遠門時會記得交代家人一些事,死亡是趟最遠的旅行,卻不交代遺言,這不是很怪嗎?」
睡為小死,死為大睡,睡前道晚安,好人一生平安。
房子改不改建無所謂,因為舊房子兄弟姊妹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太好笑。用好笑形容是因為真的很好笑。不怕萬一的人,通常都怕一萬,少給我一萬,我就讓你有萬一。
有需要的人,請上App store 搜尋「遺囑產生器」,看見777,就給它按下企^_^。
祝大家都更快樂,危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