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屋主因為覺得甚麼容積率啊、建蔽率啊、銷坪係數、RC、SC、SRC、耐震係數……都搞不懂或是不願意去搞懂,再扯上建築材料的種類與不同的施工方法,簡直暈頭轉向,到頭來只在坪數上面打轉,這其實是一件本末倒置的事。
        三隻小豬的故事告訴我們,大大的稻草屋,不如小小的磚頭房。房子重建之後,說不定要住三代以上的,坪數再大,如果改建不重視品質,舊房子繼續住不就好了。
 
蓋房子有一些基本觀念:
建材設備可以換,結構安全不能省。
只有磐基永固,才能成就百年建築。
怎麼蓋好比分多少更重要。
 
        要怎麼蓋呢?如果我們把建築物比喻成一個人的身體,如何有強健的體魄與健康的活力,才是居住舒適的根本之道。
一、 首先是骨骼:有優良的結構設計,才有好體格,更能夠抵抗地震的侵襲。有了好的設計還不夠,怎麼施工也很重要,鋼筋錯層搭接並使用續接器,箍筋確實要求135度彎鉤並按設計間距施工,甚至採用一筆箍、柱中柱或易利柱等。水泥磅數足、不加水、充分搗實,落實取試體檢驗其坍度及強度,最重要是後續水泥養護,避免乾縮開裂。而在樓板部分依法規施作隔音樓板,解決上下樓層噪音干擾問題。
二、 再來是肌肉:也就是我們居住活動的空間。這個部分考量市場定位及屋主需求,透過充分訪問與溝通,再統計出房數與坪數範圍,回饋給建築師作為設計依據。好的整合實施者,會在圖面初步規劃完成之後,透過圖面會議,會同有施工經驗的人員,確實從施工面檢討(非營造背景的建設公司通常做不到,因為此階段營造廠尚未確定),反覆檢討空間尺寸及設計合理性(通常不下十數次甚至更多),一方面提升空間效能,一方面屏除不合理與浪費的地方,從設計階段就開始節省成本
三、 血液及神經系統:水電瓦斯部分,是生活的必需也是生活品質的基礎。這個部分包含(一)電氣工程:照明、插座、動力、緊急供電、避雷、電力管理。(二)弱電工程:電話、電視、電腦、資訊、接地、保全對講、自動控制。(三)給水工程:冷水、熱水、飲用水。(四)排水工程:廢水、污水、透氣、雨水。(五)消防工程:火警、廣播、泡沫、撒水、消防栓。(六)智慧工程:電信(CA)、監控(BA)、停車管理(PA)、住宅管理(HA)、整合管理(MA)。(七)瓦斯。
四、 皮膚是身體對外的第一道防衛線,讓人體免受病原或外部環境的影響。如同建物最外層的外牆及門窗部分,必須能抵擋強颱的風雨。外牆從結構體的壁體施作避免裂縫、到防水層的全面塗抹、以及外牆磁磚的吸水率及背溝講究,與黏著劑的選料,再到施工監督,環環相扣。而對於外牆開口的窗戶部分,除了角隅補強外,在鋁窗的水密、氣密、抗壓均須要求,最好是以焊接方式使其固定於結構體上,以達堅固耐用。房子不滲不漏,好自在。
五、 磐基永固:如此的強健體魄,能不能頂天立地,則重中之重的地下室工程,便是一棟建築物的底氣。從地質鑽探開始,尊重報告數據選擇適當工法;在安全支撐部分,一分錢一分貨,選擇國內優良廠商,切莫為了省錢而將建案置於鄰損的風險之中。而施工中的隨時監測與立即反應(仰賴現場人員的專業與施工經驗,用香蕉只能請得起猴子),考驗的是營造廠的實力。
        至於其他可更換的設備,例如廚具、衛浴......等,再依預算決定等級。
 
整合實施者如果能把這些講清楚,就把案子交給他吧!!!

簡報1.jpg

文章標籤

都市更新理易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杭州亞運閉幕了!中華隊勇奪19金20銀28銅。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神之劈腿,其奮戰不懈的精神,硬是比第二名的韓國隊快了0.01秒,拿下滑輪溜冰男子三千公尺接力賽冠軍金牌。
 
        回到改建開發的賽場上,也經常上演著這一幕,雀屏中選的開發商給的坪數或許就是比落選者的多那麼一點點。
        當然這無可厚非,在沒有房地產專業知識的狀況下,最能夠給予屋主安全感的就是坪數。但在這邊要提醒的是,可興建面積部分,大家面對相同的建築法令,基本上相差甚微,會產生差異就落在決定分配比例的三大要素之中:房價部分各家建商對市場景氣地段價值認知不同或許略有差異,但也不會太大;所需利潤的部分基本上毛利就抓在20%~30%左右,能伸縮的就只有這麼多;剩下能有比較大差異的,就是營建成本了。
 
        如果第一名跟第二名就差個零點幾坪,或許單純就是少賺一點(只是或許),如果差了好幾坪,您覺得會是用什麼裡子補了坪數的面子???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建築之本在於材料與工法,用好的材料、對的工法,成就百年建築,磐基永固。
與其重點放在分幾坪,不如去了解那家建商,會怎麼蓋你家的房子。
 
觀念對了,改建就no problem了!!!

隨筆—0.01秒

文章標籤

都市更新理易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說:

地下室開挖就像幫地球開刀動手術,

地質鑽探就是先做斷層掃描,

規劃設計就是醫療計畫,

建設公司、建築師、相關技師、施作廠商就像醫護人員,

當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時候,

需要專業負責有經驗,才能盡量降低風險。

當然,一分錢一分貨,肯定是不變的道理。

~~我的理解,敬請指教~~

基泰大直.jpg

文章標籤

都市更新理易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目前改建的開發模式,是由建商以現在的房價與現在營建成本,據此對難以捉摸的未來,提出合作方案。
        在景氣波動不大的狀況下,未來與現在不會相差太多,這種模式的問題不會浮現出來。
        但在目前房市波動、物價不穩的景氣大浪下,從整合開始到完工交屋也許歷經3~5年,一遇有大幅度的波動,超過原本預設的安全值(所需利潤),致命性的成本結構問題,就會爆開。
        繼續維持這樣的開發模式,無疑是在賭博。
        賭還是要賭,維持上述模式想要完全無風險是不可能的,因為未來之所以叫未來就是尚未到來,誰也不知道黑天鵝會不會出現。那要怎麼賭,如何調整改建模式,讓風險可以控制,不至於滿盤皆輸,卻是可以努力的。
 
◆第一個最簡單的,就是全部採委託興建模式:由地主出資取回全部坪數與車位,建設公司或營造廠僅賺取服務費或工資。
 
◆第二個是合約中保留碰到物價漲跌的處理機制:這又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關於漲跌,在此提供我當時在公司合約條文中加入的內容給大家參考。
「因建材、工資大幅上漲,超過原預定工程營造費用(原預定工程營造費用,係以建照下達後,經雙方簽認,按施工圖所列各項工程數量發包之金額為準)金額8%以上,致乙方無法繼續興建完成時,甲方應本著合理互惠之原則,依照分配比例共同分擔全案營造費用增加之部分;因建材、工資下跌超過8%以上時,甲方亦可依分配比例享有利益。」二是關於銷售,這次嘉源建設會出問題,很大一部份是預售時把房子賣掉了,以致無法在售價中反映大幅上漲的成本,如果當時有約定,營建發包未確定前(發大包),或營建工程未詢價完畢前(發小包),不得預售,可能就不會出事了。
 
        這邊有人會問,為什麼不要求成屋才能出售,也有學者提出建設公司資本額應達總銷一定成數的建議;只能說此舉當然有助於抑制爛尾樓發生,但因噎廢食的影響下,小基地就別想改建了,因為能符合條件的公司通常不會去做小案子。而一般企業都能融資,卻獨獨限制建設業,似乎也違反憲法的一些精神。
 
◆第三個是地主心態對於事情發生後的協商態度:因為計畫有時候真的趕不上變化。舉我們公司的案子為例,已經有簽漲跌幅的條文了,但因為小基地的緣故,建照下達後實際發包,竟然跟當時預估的營建成本差了30%。但合約簽定的標準是「以建照下達後,經雙方簽認,按施工圖所列各項工程數量發包之金額為準」,而不是以簽定合約當時預估的營建成本為準。說到這邊,如果有一家公司能夠承擔30%的漲幅,依然賺錢,那表示當時簽約的條件蠻欺負地主的。
        那怎麼辦呢???我們秉著透明公開誠實告知的原則,回頭讓地主了解實際狀況,因為房屋售價由市場決定,不是想賣多少就能賣多少,所以若不是想辦法降低成本,不然只能減少分回面積。也幸好我們的地主能體諒這是非戰之罪,並不是公司亂搞,願意一起面對成本的問題,同意減少分回面積,成就優質建築,所以也在此感謝七位給予我們支持的地主,讓我們有機會以營建品質來回報。
197326.jpg
 
文章標籤

都市更新理易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有一家建設公司的兩個案子爛尾了,蓋到一半蓋不下去。先談發生的原因,再來談如何預防。

 
        新聞報導中提到這個案子,在2022年10月底宣布完銷(主要成交是110年),樂居上面可以查到成交均價62.43萬一坪,2023年7月通知買家退戶,因為營建成本高漲,公司營運困難。
 
        我先不負責任的預測:如果承購戶願意無息拿回已繳價金,就覺得阿彌陀佛,地主在這種氛圍願意在合建條件願意稍作退讓,能蓋起來就好,再看一下附近預售的案子禾碩沐晴已經賣到73.77萬,那麼這個案子也許不會真的爛尾。
 
        我們來分析一下。2022/10宣布完銷的案子,合理推斷是在2021年整合完成,所以至少是從2020年開始談甚至更早。當年的營造費用大概在20萬/坪上下,等它完銷開工已經2023,在雞蛋也漲的大環境下,營造成本應該超過25萬以上。
        
        合建是這個樣子,地主分回他應得的坪數之後,營造成本上漲的風險就在建商身上,承擔風險的回報就是房價上漲也不用分地主。這樣的制度在物價平穩房價微漲的年代,對建商有利;當營造成本急漲的時候,房子又賣太快,問題就爆了。
        建商的風險有多大?舉五五對分為例,建商蓋2坪分地主1坪,每坪造價增加1萬,蓋2坪多2萬,建商分到的那1坪,房價要漲2萬才能應付增加的成本,如果造價增加5萬,房價要漲10萬、漲10萬、漲10萬(因為漲很多,所以說三遍)。假設是地主6建商4,則造價多5萬,房價要漲12.5萬(5/0.4)。
        所以這家建商,慘就慘在成本還沒確定,結果房子賣完了,一開工下去,才發現完蛋了,成本不是當年預估的那樣,即使售價已經高於2020年的預估,賣到62.43萬還是不夠,於是置之死地而後生,退完戶,等成屋再依行情賣,或許就活過來了。
 
        建商是壞人嗎?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我只能說資本主義的社會,只有利益沒有對錯。除非他錢夠多,也就是章定煊老師提到的資本額問題,但當景氣大浪一來,連東帝士這種規模的公司都會倒了,限制資本額也許治標,但能治本嗎?在目前下好離手,願賭服輸的合建制度下,有沒有第二條路能保障地主、建商、購屋者三不輸?
 

【都市筆更—當計畫趕不上變化I】

文章標籤

都市更新理易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唐朝詩人白居易《對酒》「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
 
開發的工作做久了,某一天突然有一種感覺:蝸牛角上爭何事,為了一萬賭萬一。
 
        五樓公寓(房屋權狀約18坪)通常大概只有6坪左右的土地,一支樓梯上來總共10戶,基地面積大約60坪,不到200平方公尺。以2023/5/12之後,60坪基地老屋8%+時程2%,獎勵只能拿10%(其他獎勵要看基地形狀,還要下成本),嫌獎勵太低,總想著獎勵最高40%(得要擴大基地至1400平方公尺還要耐震提升、綠建築…)。
 
        我們來算算看:
        以台北市住三為例(先不以原容積大於法定容積的處理方式),若是可以擴大基地大家相傍福氣6*2.25*1.4*1.55分回6成=17.6坪,重點不用花錢。自己土地持分範圍的10戶單獨重建(其實所有權僅及於這塊土地),6坪委託興建讓你全拿也就6*2.25*1.1*1.5=22.3坪,要花錢才能全拿。
 
        通常沒人會以自己原本就是60坪基地,持分只有6坪,來思考整件事情。
 
        姑且當作60坪基地的營建成本跟可以拿到40%獎勵的基地(1400平方公尺=423.5坪)一樣,房屋售價也一樣,22.3坪分回6成才能有13.4坪。
        當建商為了能分給屋主17.6坪在努力的時候,還幹譙建商有夠小氣,怎麼才17.6坪而已,還要多分半坪一坪:啊半坪才多2.8%,一坪也只多5.7%,什麼爛建商,少賺不到6%也在計較(其實一來一回是差了11.4%)。
        殊不知原本的13.4坪(其實會更低,因為小基地光成本就更高了),是在建商的努力下才能到17.6坪(當然我們也要承認,建商為了賺錢,努力本來就是應該的),已經多了4.2坪。還在為了爭一坪,扣掉公設室內多0.65坪,大概一張IKEA三人座kivik沙發大小,售價$17900元,結果談不攏,而放棄蓋更安全的房子,賭大地震發生時,我家會倒的機率是0。
 
        人性不是貪婪,只是本能的覺得不夠。祈禱沒有那一天,讓我有機會問:我有酒你有事故嗎?

176063.jpg

文章標籤

都市更新理易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房子拆掉在還沒交回手上之前都沒法子住人,蓋房子這件事又需要按部就班,沒辦法今天做明天馬上好,偶有負面的新聞報導,就使得很多人改建還沒開始談,就覺得自己初四沒吃素一定會出事。
        而會上新聞都是出事的,就算到處有順利改建完成的案例,只要偶爾爆了一個,就會讓人覺得建商不是賤商就是奸商,秉持著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精神,反正只要堅持不改建就不怕受到傷害。
       
        一間房子兩張權狀(土地跟建物),先不談蓋房子的建材設備工法,光從都市計畫確認容積建蔽,加上危老都更容積移轉等相關獎勵或措施,再到規劃設計必須符合建築技術規則,還有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專有與共用等概念,最後回到土地登記規則的面積登記,這一連串操作下來,別說一般人不懂,就連不少從業人員面對改建時,公設比應該低一點好還是高一點好,都不一定能回答出來。
 
因為不懂,屋主與建商之間的難以產生信任,再正常也不過了。
因為不懂,所以害怕,因為害怕,所以裹足不前,這便是現狀。
 
        許多動物們在感受到自己受到生命危險時,會本能的進入到強制靜止的狀態,避免移動引起獵食者的注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動物夜間過馬路遇到迎面駛來的汽車,在車燈的照射下,不會趕快跑走反而會僵在路中不動而被撞死。
 
遠古年代,僵住不動可以降低被吃掉的風險,時至今日,僵住不動可能被車撞死。
 
       同樣的,遠古的人類祖先與大自然搏鬥的過程中,面臨獵食者威脅,大腦的邊緣系統逐漸發展出相同的防禦戰略,一旦感到威脅時也會保持靜止狀態。我想這應該就是很多屋主你問他為什麼不想改建,他也說不上來,但就是不想改建的原因吧。
 
        可是僵住不動不改建,就真的不會受到傷害嗎?數學不會騙人:30坪容積225%的土地上面有五層,現在不拆10年後才蓋,最慘的狀況,鄰居都蓋了只剩下自己,錯過危老改建最高40%容積獎勵,平均計算每戶就少掉6*225%*1.55*40%=8.37坪,以台北市假設房價100萬,總成本抓高一點算40萬,就少掉8.37*(100-40)=502.2萬。這還不止,因為沒跟上大部隊,小基地單獨興建,6*225%*1.55=20.925坪的部分,每坪成本算增加5萬就好,又多了104.625萬。一來一回,差了606.825萬,10年的時間以為風平浪靜,卻以每年約60萬,每個月5萬左右的速度,流血不自知緩慢失血中。而這十年,別人已經住上新房子了。

170376.jpg

文章標籤

都市更新理易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同意的理由千千百百個,同意的理由只需要一個。
 
1. 外面買一坪要多少錢?自己蓋一坪要多少錢?
2. 想要安全,不是蓋新的就是賣掉再買。自己蓋一坪是一坪,賣掉再買,能買回幾坪?想買到希望的坪數,要再花多少錢?
3. 要現在堅持住舊房子,以後在天上看兒孫住新房子?還是現在就住新房子,留給子孫好房子?
4. 它是不是也老了?地震來了可能會軟腳,風雨太大也許就流汗。
5. 舊車換新車也是要花錢,舊屋變新屋可以考慮花點錢。
6. 付點管理費,有電梯,有車位,有人收包裹,不用追垃圾車,一次性解決壁癌漏水,房子要賣價錢也比較好。
7. 公寓土地持分就6坪、8坪、10坪的,沒有大家團結一起蓋,就只是土地持分罷了。
8. 土地是麵粉,找個會做糕點的師傅,可以做好吃的蛋糕。
9. 蓋個安全屋,能住100年,就當是租金,也是很划算。(假設一坪成本40萬,除以100年,每年才花4000元,等於每個月租金333元/坪,一次繳)。
10. 房子早晚終歸要改建,早一點蓋好,早一點住,早一點享受。
11. 現在蓋要花錢,等地震倒掉重建也是要花錢。
12.趁現在,跟舊裕隆將軍車換新賓士跑車一樣,雖然變小了,但性能更好,價值更高。
13. 如果都有在買保險,改建就是最好的保險,保障生命與安全。
14. 樓上的老奶奶腿腳不方便,一年下樓才兩三次,通常是去看醫生,如果有電梯她的輪椅就可以常下來了。
15. 有個管委會,或許以後就不會樓梯間鞋子一堆了。
16. 新蓋的房子有消防設備,超過七樓有兩支樓梯,屋頂不會有加蓋影響逃生,停電的時候有緊急發電機。
17.來談的小夥子(小姑娘)很專業也很有誠意。
18.博到聖茭了。
19..........................等您來續。
 

163327.jpg

 
 
文章標籤

都市更新理易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改建,最怕房子拆了卻沒蓋起來。
      舊房子就算漏水壁癌,至少還能遮風避雨,要是房子拆掉了,卻沒有蓋起來,還遮個毛?簡直欲哭無淚。
 
      政府也看見這個問題,從早期的建立信託制度,到最近頻繁被討論的續建機制,無非是希望透過制度保障屋主的權益。
 
      從問題找答案,認真思考,為什麼房子蓋不起來?
      古有明訓: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很簡單的道理,有錢就能蓋房子,蓋好房子能賺錢,何愁房子蓋不好?
      逆向思考,如果蓋好房子反而會賠錢,肯定有很大的機率變爛尾樓。
 
      以屋主普遍不想拿錢出來,通常都是談合建的狀況,蓋好房子會賠錢的狀況,就是建商分得的房子,賣掉的錢不夠蓋房子的錢。撇除建商一開始就算錯,以及建商本身營運不良的狀況,會蓋到賠錢通常是為了搶案子開出極佳的條件吸引屋主,以致原本預估的獲利空間,不足以應付房價下跌或是營建成本上漲所造成,一有風吹草動,便走向爛尾樓。
      俗諺有云:免錢的最貴。這幾年的經驗,我一直很難扭轉的是屋主想要大碗又免錢的觀念。用自己的地,蓋自己的房子,但風險全部由建商扛,能不出事真的是幸運。
 
      合理的過程會得到合理的結果。想要利益最大化是人之常情,但偏離合理會帶來災難。
 
      從事整合工作以來,一直很希望屋主能靜下心來,真正地去瞭解合理的售價、合理的成本與合理的利潤之間的關係,去瞭解分配比例如何計算。只要你願意聽,我可以想辦法講到你懂。而不是一直在分配比例上面打轉,為了滿足紙上富貴的慾望,一直要、一直要、一直要,卻忽略了風險不斷在增加,然後用飲鴆止渴的方式,花更多的成本搞續建,殊不知成本越高風險越大,卻以為可以買到保障。其實「合理的分配比例」才是最好的完工保障。
 
      人,心態是最重要的,很大部分的屋主把建商視為來吸血的人,一開始就是處於對立的不信任狀態。很多屋主,談條件只看坪數,不管合不合理。
 
      仔細思考,合建的型態,屋主出土地(有其市場價格),建商出營建資金(真金白銀),究其根本,應該是合夥關係啊!各自就其出資比例享受權利負擔義務,不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嗎?結果一邊怕吃虧上當,坪數一直要,還要固定坪數;一邊希望賺更多,約定成本上漲屋主不用付,但房價上漲也沒屋主的事。各自打著算盤,不能齊心協力,不出意外的話很快就會出意外了。
 
      真心誠意建議,在合建契約書中可以約定類似內容:「本案之分配比例,係以營建費用每坪XX萬及平均售價每坪XX萬訂定之。若實際營建費用高於或低於前述預定營建費用X%時,應本互惠共榮之原則,依照分配比例共同分擔全案營建費用增加之部分或分享營建費用減少之利益;若實際銷售價格高於或低於前述平均價格時X%時,亦同。」本著契約自由原則,要不要約定%數,要約定多少%數,營建費用認定的範圍,都可以商量著來。大家一起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把風險降到最低,如此一來,我認為只需要信託機制專款專用,正常情況下根本毋須擔心房子蓋不起來。
 
      如果還是會怕爛尾的話,還有一個方式,就是屋主出全部營建費用,拿回全部興建面積,只給建設公司賺工錢,就不用擔心蓋不起來了。

147010.jpg

文章標籤

都市更新理易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好聽的一首歌,裡面唱著:想到達明天,現在就要啟程。
 
      最近住的公寓社區因為停機車的問題,有點鬧。起因於基地內通路看起來就是條巷子,附近里民都會來停,搞得住戶晚歸反而要停的遠遠的,就有火大的鄰居說要開個住戶大會,討論在巷子口裝個鐵門,不讓外車進來。
 
      自己是幹這一行的,倒垃圾的時候跟鄰居閒聊,如果每次有事情都要開住戶大會,人到不到得齊就是個問題了,更何況是要花錢的事,而且說起來這件事就是管理的問題,如果有個管委會就好了。
 
      有人說了,如果是像隔壁的新社區,還有個管理員,根本沒有這個問題。可是3、40年的五樓老公寓,自建要花錢,合建分不回原本坪數,根本不知何時才能改建。
 
      我說:如果趁這次的機會成立管委會,開始凝聚改建共識慢慢談,沒事不要做裝潢,大家錢也慢慢存,也許十年之後有機會重建,如果十年之後才開始談,再等個十年就二十年了,人生能有幾個20年啊???而成立管理委員會的重點是可以把所有住戶找出來,大家保持聯絡,碰過不少案子連人都找不到,想改建都不知道怎麼談,除非走都更權變加強拆,否則是一點機會也沒有。
 
      心中旋律油然 :想到達明天,現在就要啟程,你能讓我看見黑夜過去,天開始明亮的過程。 ♫  趕快回去成立管委會吧!!!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
第28條
公寓大廈建築物所有權登記之區分所有權人達半數以上及其區分所有權比例合計半數以上時,起造人應於三個月內召集區分所有權人召開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成立管理委員會或推選管理負責人,並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報備。
第31條
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之決議,除規約另有規定外,應有區分所有權人三分之二以上及其區分所有權比例合計三分之二以上出席,以出席人數四分之三以上及其區分所有權比例占出席人數區分所有權四分之三以上之同意行之。
 

134367.jpg

文章標籤

都市更新理易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