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個故事]

        前陣子有網友透過Line群組、臉書等方式,想找人協助他整合鄰居一起改建。
        網路無遠弗屆,很短的時間就有不少人與他聯絡,也提供相當多的建議與方案,沒有基礎的他,就只有一個感覺:感覺都差不多
        各家對未來房價的看法差不多,蓋房子的營建成本也差不多,因此合建分配的比例也差不多,好像大家的條件都差不多,很自然的,哪家條件給的好,就選哪一家。
 
[第二個故事]
        去年有一家建設公司取得危老改建的建照,公司決定先拆屋整地進行銷售。
        因為缺工缺料、廢棄物處理等問題,原本三年前一百多萬就可以做好的工程,比了三家差不多都要四百多萬,後來輾轉找到一家願意以不到四百萬的價格承包,二話不說簽約開工。
        房子後來拆完了,但兩家公司現在卻鬧上法院,因為承包的廠商實際做完之後,要追加預算到五百多萬。
 
[第三個故事]
        有一棟市中心大齡公寓,一支樓梯八戶人家,正巧有退休的熱心住戶,主動挑起重擔,又是上網做功課,又是到處諮詢,幾次溝通協調,都是老鄰居了,一切水到渠成,決定一起危老改建。
        戶數單純,不到百坪的基地,規劃九樓,一樓當公設,其餘一層一戶剛好八戶,案子不會太複雜,相關作業差不多就那個樣子,按照流程申請結構安全鑑定很簡單,找個建築師規劃設計並不難,申請建照之後再發包給營造廠,就No problem 了。
        建照下來,也領照了,找了幾家營造廠都談的不順利,因為當初只考慮到全部車位都要能停休旅車,建築師按照需求設計,開挖深度一下子就超過10米,需做連續壁施工,深度達20米,加上地處巷弄,施工不易,成本大幅增加。
        後來找到某家營造,以30幾年的施工經驗,跟地主說,當初如果改用別的地工樁法並調整地下室設計,其實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簡單說,改建確實都差不多,省略燒腦的過程,啊不就拆掉舊房子,蓋成新房子,但真的差不多嗎?
 
說穿了,專業也沒什麼,就剛好知道你不知道的事,能解決你不能解決的問題罷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都市更新理易明 的頭像
    都市更新理易明

    都市更新理易明

    都市更新理易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